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百科
首页
>
宋诗
> 送勾熙载赴浙西盐
上一卷
下一卷
当
送
青
揽
众
除
委
此
妙
外
简
锵
朝
迩
怀
君
顾
重
圣
按
已
流
足
何
听
教
所
仁
共
饥
赈
荒
场
往
耕
麦
久
其
东
平
陆
送
不
君
萍
辔
论
音
寄
节
选
台
记
然
阳
来
抱
固
盼
贻
主
察
复
离
己
知
受
诏
恶
哉
感
羸
廪
政
圃
岁
锄
禾
已
民
境
分
九
勾
负
无
方
首
靡
九
重
岂
出
适
谅
历
鸣
奏
富
岷
求
宵
独
殊
事
且
肆
国
只
弥
吏
覆
君
不
开
劳
几
比
到
与
困
仰
浮
浙
渊
熙
所
杂
在
越
瑕
天
山
轻
亲
虚
已
帝
鷟
对
荆
峨
草
旰
先
未
椎
未
贪
与
藐
谆
龌
育
泽
待
数
庙
濯
不
墝
桑
征
鱼
海
江
载
学
言
握
山
驳
下
岳
受
擢
席
确
聪
鸑
语
璞
英
荦
忧
觉
曾
剥
还
浊
民
藐
谆
龊
恩
渥
饱
数
谋
濯
登
埆
麻
榷
盐
角
流
赴
浙
西
盐
陆九渊
送勾熙载赴浙西盐
送勾熙载赴浙西盐原文
平分浙江流,东境浮海角。其民仰鱼盐,久已困征榷。麦禾与桑麻,耕锄到墝埆。往岁比不登,场圃几濯濯。荒政劳庙谋,赈廪开数数。饥羸不待饱,共感君泽渥。仁哉覆育恩,所恶吏龌龊。教诏弥谆谆,听受只藐藐。何知国与民,足己肆贪浊。流离且未还,已复事椎剥。按察殊未曾,圣主独先觉。重贻宵旰忧,顾盼求草荦。君固岷峨英,怀抱富荆璞。迩来奏对语,朝阳鸣鷟鸑。锵然历帝聪,简记谅已确。外台适虚席,妙选出亲擢。此节岂轻受,委寄重山岳。除音九天下,众论靡瑕驳。揽辔首越山,青萍方在握。送君无杂言,当不负所学。
送勾熙载赴浙西盐评点
陆九渊的《送勾熙载赴浙西盐》一诗,以浙江盐产之地为背景,描述了盐民长久以来在征榷制度下所遭受的苦难。本诗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优雅的古拙风采。诗云:“平分浙江流,东境浮海角。其民仰鱼盐,久已困征榷。”其次论及浙江流之平分,流兮河川汇于江,江兮西至东流。“东境浮海角”,又借东境之市口、海角以展示浙江之繁华。然而,主要讲述的是喻示浙江盐民长期以来受制于征榷制度之困境。从这里可以看出,陆九渊以诗为媒,抒发了对盐民劳动的敬佩之情,同时点明了他对征榷制度的不满之情。继而,陆九渊运用了农业景象的描写以凸显盐民的艰辛劳作:“麦禾与桑麻,耕锄到墝埆。”通过描写农田的作物,揭示了盐民勤劳耕作的辛苦。他们在辛劳努力中,为了生活的温饱无时不在努力,并为了盐政的稳定,默默地为国家倾囊奉献。继之又言:“往岁比不登,场圃几濯濯。”诗人以“濯濯”形容往昔之灿烂盛况,而暗示眼下之不景气。陆九渊通过对盐田景象的比较,表达了对盐民辛勤付出但却未能如愿收获的遗憾之情。最后,诗人进一步反映了荒政所带来的矛盾和不幸:“荒政劳庙谋,赈廪开数数。饥羸不待……”。诗人视“荒政”为造成盐民困境的主因,用“荒政”指代那些不善政务之人,又暗示盐民匮乏之矛盾与他们所处的政治环境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突显了盐民的困窘处境。综上所述,陆九渊以简洁明快的文笔,通过对征榷制度下的盐民困境以及政治环境的寄托,凭借生动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于盐民辛苦付出的敬佩之情和对征榷制度的不满之情。其诗句优雅古拙,富有韵律感,使人为之动容。之乎者也兮。
陆九渊
简介
简介暂无
陆九渊
的其它诗歌
子规
赠化主
赠画梅王文显
玉芝歌
与僧净璋
莺
游湖分韵得西字
闻莺
应天山
晚春出箭溪二首
晚春出箭溪二首
挽张正应
题慧照寺
挽石子重
题达本庵
送勾熙载赴浙西盐
送德麟监院归天童和杨廷秀韵二首
送德麟监院归天童和杨廷秀韵二首
书刘定夫诗轴
疏山道中
少时作
简朱干叔诸友
环翠台
和黄司业喜雪
和杨廷秀送行
过普宁寺
访余昌言不遇留题
鹅湖和教授兄韵
初夏侍长上郊行分韵得偕字
蝉
送勾熙载赴浙西盐诗句
平分浙江流
东境浮海角
其民仰鱼盐
久已困征榷
麦禾与桑麻
耕锄到墝埆
往岁比不登
场圃几濯濯
荒政劳庙谋
赈廪开数数
饥羸不待饱
共感君泽渥
仁哉覆育恩
所恶吏龌龊
教诏弥谆谆
听受只藐藐
何知国与民
足己肆贪浊
流离且未还
已复事椎剥
按察殊未曾
圣主独先觉
重贻宵旰忧
顾盼求草荦
君固岷峨英
怀抱富荆璞
迩来奏对语
朝阳鸣鷟鸑
锵然历帝聪
简记谅已确
外台适虚席
妙选出亲擢
此节岂轻受
委寄重山岳
除音九天下
众论靡瑕驳
揽辔首越山
青萍方在握
送君无杂言
当不负所学
可能你会感兴趣
凉州曲
上西楼
虞美人
浪淘沙
醉桃源
谒金门
清平乐
鹊踏枝之一
长命女
采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