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西
陆九渊

送勾熙载赴浙西盐

送勾熙载赴浙西盐

送勾熙载赴浙西盐评点


陆九渊的《送勾熙载赴浙西盐》一诗,以浙江盐产之地为背景,描述了盐民长久以来在征榷制度下所遭受的苦难。本诗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优雅的古拙风采。诗云:“平分浙江流,东境浮海角。其民仰鱼盐,久已困征榷。”其次论及浙江流之平分,流兮河川汇于江,江兮西至东流。“东境浮海角”,又借东境之市口、海角以展示浙江之繁华。然而,主要讲述的是喻示浙江盐民长期以来受制于征榷制度之困境。从这里可以看出,陆九渊以诗为媒,抒发了对盐民劳动的敬佩之情,同时点明了他对征榷制度的不满之情。继而,陆九渊运用了农业景象的描写以凸显盐民的艰辛劳作:“麦禾与桑麻,耕锄到墝埆。”通过描写农田的作物,揭示了盐民勤劳耕作的辛苦。他们在辛劳努力中,为了生活的温饱无时不在努力,并为了盐政的稳定,默默地为国家倾囊奉献。继之又言:“往岁比不登,场圃几濯濯。”诗人以“濯濯”形容往昔之灿烂盛况,而暗示眼下之不景气。陆九渊通过对盐田景象的比较,表达了对盐民辛勤付出但却未能如愿收获的遗憾之情。最后,诗人进一步反映了荒政所带来的矛盾和不幸:“荒政劳庙谋,赈廪开数数。饥羸不待……”。诗人视“荒政”为造成盐民困境的主因,用“荒政”指代那些不善政务之人,又暗示盐民匮乏之矛盾与他们所处的政治环境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突显了盐民的困窘处境。综上所述,陆九渊以简洁明快的文笔,通过对征榷制度下的盐民困境以及政治环境的寄托,凭借生动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于盐民辛苦付出的敬佩之情和对征榷制度的不满之情。其诗句优雅古拙,富有韵律感,使人为之动容。之乎者也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