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受】接受。《汉书·艺文志》:“《书》者,古之号令,号令於众,其言不立具,则听受施行者弗晓。”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公以为出言自口,驥騄不追,听受一谬,差以千里。”唐韦瓘《周秦行纪》:“臣家宛下,将归,失道。恐死豺虎,敢托命乞宿。太后幸听受。”清梁章鉅《退庵随笔·躬行》:“所以贵乎高明直谅之师友,而勇於听受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兄弟有一句临别赠言的话,不知阁下可肯听受?”典
【只】1. 量词:一~鸡。 2. 单独的,极少的:~身。片纸~字。 | 1. 仅仅,惟一:~是(❶仅仅是;❷表示强调限于某个情况或范围;❸但是)。 2. 表示限于某个范围:~顾。~管。~见树木,不见森林。
【藐藐】1.幼小貌。晋陶潜《祭程氏妹文》:“藐藐孤女,曷依曷恃?”《梁书·袁昂传》:“藐藐冲人,未达朱紫。”2.轻视冷漠貌。《诗·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中:“所谓子弟千百中,曷有一二顾省者,听之藐藐则皆是也。”孙中山《革命原起》:“劝者谆谆,听者终归藐藐;其实欢迎革命主义者,每埠不过数人或十餘人而已。”3.盛美貌。《诗·大雅·崧高》:“有俶其城,寝庙既成;既成藐藐,王锡申伯。”毛传:“藐藐,美貌。”4.高貌;高远貌。藐,通“邈”。《诗·大雅·瞻卬》:“藐藐昊天,无不克巩。”晋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