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百科
首页
>
宋诗
> 与僧净璋
上一卷
下一卷
只
不
病
客
数
两
离
自
陆
与
应
是
不
来
年
度
聚
从
九
僧
终
故
烹
濯
隔
逢
常
相
渊
净
日
人
茶
足
阔
迎
多
见
璋
闭
寻
侍
傍
是
当
会
白
禅
旧
者
僧
曹
汝
聚
云
关
隐
閒
怪
山
水
艰
间
陆九渊
与僧净璋
与僧净璋原文
自从相见白云间,离聚常多会聚艰。两度逢迎当汝水,数年隔阔是曹山。客来濯足傍僧怪,病不烹茶侍者閒。不是故人寻旧隐,只应终日闭禅关。
与僧净璋评点
陆九渊的《与僧净璋》一诗,通过描绘与僧净璋的离、聚之难,抒发了自身对旧友的思念之情。诗人以眼前白云间的相聚与分离,勾勒出了常有聚首之艰;再以两次在汝水边相逢的遭遇,衬托出数年之间的隔阔。此情此景,恰如曹山与僧净璋之间隔绝而既遇。而客人来到僧人住处洗足,不由让僧人奇怪;而病懒不烹茶待客,让僧人感到闲暇。诗人所写之事,不是为了寻求旧友的遗迹,而是表达出自身隐居闭禅之态。这首诗以简练的笔法,清晰地展示了诗人对旧友的思念之情,同时表达了儒家精神中追求虚静虚无的境地。全诗以叙述为主,情感真挚而含蓄,古拙优雅之中透着独有的风韵。仰观此诗,乃知陆九渊之才思深邃,心灵纯粹。以文言文书写,更为彰显其学识之深厚。想当年,陆九渊当朝名臣,卓有政声。经居陡然追求隐逸,对诗文亦有痴迷。追忆往昔,陆九渊之思维睿智世所难及,此诗之述说,更是古意盎然。之乎者也兮。依此思而观之,种种事情流转之间,情感愈发鲜明。或聚或散,或易或难,皆是人生之常情。陆九渊于方寸之间,思古怀今,抒发情思。之乎者也兮,可谓从容。 白云间之见,白云间之辞。同丘共焉之怀。净璋之名,让人遐思。是得此名之福,值此遇见之欣喜,亦复多是苦难遭受。两度逢迎,得以相聚,实为难得之缘分,然亦是情意常久。而岁月之间,种种困难离散,更使得思念之情愈发深沉。诗中还衬托出了陆九渊的禅修生活,傍僧而洗足,示意其隐居之态。而不肯为病懒烹茶,而又作为奇古之事描写,可见诗人对禅修之境地追求的殷切。又不寻友旧而闭禅关,此言其隔离人世之境遇也。之乎者也兮,岂能尽忘旧日之友,诸般事迹抑或隐密之事,皆能左右和解。陆九渊之情思之深,见于细微之处,此即为其文风之独特之处。乃知陆九渊之才品,诗文之路,终身其趣。之乎者也兮,足以证明!(注:所使用的繁体字如有必要,请自行添加。)
陆九渊
简介
简介暂无
陆九渊
的其它诗歌
子规
赠化主
赠画梅王文显
玉芝歌
与僧净璋
莺
游湖分韵得西字
闻莺
应天山
晚春出箭溪二首
晚春出箭溪二首
挽张正应
题慧照寺
挽石子重
题达本庵
送勾熙载赴浙西盐
送德麟监院归天童和杨廷秀韵二首
送德麟监院归天童和杨廷秀韵二首
书刘定夫诗轴
疏山道中
少时作
简朱干叔诸友
环翠台
和黄司业喜雪
和杨廷秀送行
过普宁寺
访余昌言不遇留题
鹅湖和教授兄韵
初夏侍长上郊行分韵得偕字
蝉
与僧净璋诗句
自从相见白云间
离聚常多会聚艰
两度逢迎当汝水
数年隔阔是曹山
客来濯足傍僧怪
病不烹茶侍者閒
不是故人寻旧隐
只应终日闭禅关
可能你会感兴趣
凉州曲
上西楼
虞美人
浪淘沙
醉桃源
谒金门
清平乐
鹊踏枝之一
长命女
采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