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物朴野天理全释义


【民物】1.泛指人民、万物。汉蔡邕《陈太丘碑》:“神化著於民物,形表图於丹青。”宋张孝祥《与明守赵敷文书》:“执事以慈惠之师,有来作牧,布宣德意,使田野按堵,民物康阜。”《清史稿·世祖纪二》:“朕亲政以来,夙夜兢业,每期光昭祖德,蚤底治平,克当天心,以康民物。”2.民众的财物。《后汉书·翟酺传》:“帑藏单尽,民物彫伤。”《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天作淫雨,冀州水出,漂没民物。”3.犹民情、风俗。《宋书·武帝纪下》:“古之王者,巡狩省方,躬览民物,搜扬幽隐,拯灾卹患。”宋苏舜钦《先公墓志铭》:“既省政,恶民物之

【朴野】朴质无华。《管子·小匡》:“是故农之子常为农,朴野而不慝。”尹知章注:“农人之子朴质而野,不为姦慝。”唐元稹《进田弘正碑文状》:“不隐实功,不为溢美,文虽朴野,事颇彰明。”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下》:“《木兰歌》是晋人拟古乐府……又,‘出门见伙伴’等句,虽甚朴野,实自六朝声口,非两汉也。”质朴,不文饰,不矫饰。晋葛洪《抱朴子·勤求》:“然末俗通弊,不崇真信,背典誥而治子书,若不吐反理之巧辨者,则谓之朴野。”唐元稹《进田弘正碑文状》:“不隐实功,不为溢美,文虽朴野,事颇彰明。”宋苏辙《上曾参政书》:“闻天子举

【天】1.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2.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3. 气候:~气。~冷。  4. 季节,时节:冬~。  5.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  6.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  7.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  8.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  9. 自

【理】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肌~。条~。事~。  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由。~性。~智。~论。~喻。~解。~想。道~。~直气壮。  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科,数~化。~疗。  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财。~事。管~。自~。修~。总~。  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睬。答~。  6. 古代指狱官、法官。  7. 姓。

【全】1. 完备,齐备,完整,不缺少:齐~。完~。智勇双~。求~责备。  2. 整个,遍:~部。~国。~民。~神贯注。~心~意。  3. 都:代表~来了。  4. 使不受损伤:保~。  5. 姓。

民物朴野天理全的用户点评


留题丹经卷后其它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