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1. 与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心不在~。不复出~。 2. 乃,才:必知乱之所自起,~能治之。 3. 文言疑问词,怎么,哪儿:且~置土石? 4. 文言助词:又何戚~。 典
【知过】。《左传·宣公二年》:“吾知所过矣,将改之。”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何等有人情,又何等知过,何等守法,又何等果决,我们的文学家做得出来么?”
【者】1. 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读~。作~。二~必居其一。来~。 2. 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陈胜~,阳城人也。 3. 这,此(多用在古诗词曲中):~个。~回。~番。~边走。
【是】1. 表示解释或分类:他~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 2. 表示存在:满身~汗。 3.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好诗,就是太长了。 4. 表示适合:来的~时候。 5. 表示任何:凡~。~活儿他都肯干。 6. 用于问句:他~走了吗? 7.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冷。 8. 对,合理,与“非”相对:~非。他说的~。实事求~。 9. 认为对:~古非今。各行其~。深~其言。 10.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我就去。 11.
【狂夫】1.无知妄为的人。《诗·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史记·淮阴侯列传》:“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饮恨半山堂》:“何物狂夫,敢毁谤朝政如此?”2.用作谦词。《后汉书·李固传》:“固狂夫下愚,不达大体,窃感古人一饭之报,况受顾遇而容不尽乎!”3.放荡不羁的人。《后汉书·独行传·谯玄》:“忽有醉酒狂夫,分争道路,既无尊严之仪,岂识上下之别。”唐杜甫《狂夫》诗:“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清孙枝蔚《延令书怀二十二韵》:“小子哀穷叟,狂夫藐达官。”4.指悖逆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