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鬐鬣】鬛”。1.鱼、龙的脊鳍。《文选·木华<海赋>》:“巨鳞插云,鬐鬣刺天。”李善注引郭璞《<上林赋>注》:“鰭,鱼背上鬣也。”唐刘禹锡《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诗:“蛟龙露鬐鬛,神鬼合变态。”宋孔平仲《和常父望吴亭》:“游龙出鬐鬣,怒马轩颈项。”清孙枝蔚《蠹鱼》诗:“每思作檄先讨蟫,鬐鬛虽小网须深。”2.借指马。唐杜荀鹤《投江上崔尚书》诗:“若许登门换鬐鬛,必应辛苦事风雷。”3.兽畜的鬃毛。清龚自珍《卢公神道碑铭》:“天禄辟邪,鬐鬣飞颺。”
【怒】1. 生气,气愤:~色。~视。~叱。~骂。恼~。息~。 2. 气势盛:~涛。~火。心花~放。 3.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族。 4. 谴责:“若不可教而后~之”。
【而】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杂”。b.表相承,如“取~代之”。c.表递进,如“~且”。d.表转折,如“似是~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下。
【刺】1. 用有尖的东西插入:~绣。~伤。~杀。 2. 暗杀:~客。被~。行~。 3. 侦探,打听:~探。 4. 用尖锐的话指出别人的坏处:讽~。讥~。 5. 尖锐像针的东西:芒~。鱼~。~丛。 | ◎ 象声词:~地滑了一跤。
【天】1.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2.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3. 气候:~气。~冷。 4. 季节,时节:冬~。 5.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 6.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 7.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 8.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 9. 自
【兮】◎ 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