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1. 以前,从前:~者。~人。往~。今~对比。 2. 古同“夕”,夜。
【为】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宰辅】辅政的大臣。一般指宰相。汉王符《潜夫论·本政》:“周公之为宰辅也,以谦下士,故能得真贤。”《宋书·隐逸传·陶潜》:“潜弱年薄宦,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復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復肯仕。”唐赵璘《因话录·商下》:“林甫(李林甫)出中书至寺,自以宰辅之尊,意谓功曹便於下马处趋见,功曹乃於门内哭以待之。”清龚自珍《<干禄新书>自序》:“本朝宰辅,必由翰林院官。”
【居】1. 住:~住。~民。同~。隐~。~处(chǔ)(a.住所;b.指生活处境)。 2. 居住的地方:新~。故~。迁~。蜗~(喻窄小的住所)。 3. 当,占,处于:~首。~中。~高临下。二者必~其一。 4. 安着,怀着:~心(怀着某种念头,有贬义)。 5. 积蓄,储存:奇货可~(a.指商人把珍稀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时机高价出售;b.喻挟持某种技艺或某种事物以谋求功名利禄)。 6. 停留:~守。 7. 平时:平~。 8. 姓。
【黄阁】閤”。1.汉代丞相、太尉和汉以后的三公官署避用朱门,厅门涂黄色,以区别于天子。汉卫宏《汉旧仪》卷上:“﹝丞相﹞听事阁曰黄阁。”《宋书·礼志二》:“三公黄閤,前史无其义……三公之与天子,礼秩相亚,故黄其閤,以示谦不敢斥天子,盖是汉来制也。”后因以黄阁指宰相官署。唐韩翃《奉送王相公赴幽州巡边》诗:“黄阁开帷幄,丹墀侍冕旒。”元耶律楚材《为子铸作诗三十韵》:“我祖建四节,功烈光黄閤。”2.唐时门下省亦称黄阁。唐杜甫《奉赠严八阁老》诗:“扈圣登黄阁,明公独妙年。”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评诗》:“旧史《严武传》迁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