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抟鹏】鹏鸟。喻有大志者。唐骆宾王《上李少常启》:“栖榆弱羽,徒仰摶鹏之高。”唐许浑《姑熟官舍寄汝洛友人》诗:“安知北溟水,终日送摶鹏。”明张景《飞丸记·交投设械》:“你只道摶鹏旷野欲升天,今做了跛鱉深缸何处去?”参见“抟风”。
【高骞】高举;高飞。宋陆游《系舟下牢溪游三游洞诗》:“下入裂坤轴,高騫插青冥。”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武彝山日记》:“一带峭壁高騫。”明沉鲸《双珠记·风鉴通神》:“俟数极时通,那时奋发任高騫。”2.比喻隐退。明高启《始归园田》诗之一:“岂欲事高騫,居崇自难任。”清龚自珍《尊史三》:“若夫高騫远引,抱道以逝,矢孤往於名山,含薄懟於卿士,身隐矣,焉用文之?”3.高超不凡。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僧术》:“才情颇赡,夙志高騫。”清无名氏《亡国恨·生祭》:“他风骨高騫,品谊沉潜,不愧世界青年。”汉
【龙】1.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舟。~灯。~宫。~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点睛。~蟠虎踞。 2.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 3.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颜。~体。~袍。 4. 姓。 典
【速】1. 快:~记。~效。~印。~写。~成。飞~。神~。 2. 速度:慢~。超~。加~。风~。 3. 邀请,招致:不~之客。 典
【化】1.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分~。僵~。教(jiào )~。熔~。融~。潜移默~。~干弋为玉帛。。 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缘。~斋。 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绿~。 4. 习俗,风气:有伤风~。 5. 特指“化学”:~工。~纤。~肥。 | ◎ 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