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昙颖

四明十题其八·三层瀑

四明十题其八·三层瀑评点


释曰:夫《四明十题其八·三层瀑》一首,拟明察其内涵,则知其意蕴深邃,气势雄浑之甚。先者出头出飞瀑之形,映陶流水之姿。高而俊秀,淙淙然之音,宛如鸣寒之玉,落落尽致。次者再落至山腰,是以三者累积才至山足。不独以层层而有耐人寻味,且因欲引煮春山,故而显现出僧房架刳竹之妙。如此多变,诗泽莫明者,藏之词中,有一番情致之所蕴。盖诗人之以「出头出飞瀑」者,意在表达一种超越常态的飞瀑之美。使人身心纯美,领悟其中奥妙之所在。且引领吾人回归自然,领略山水之灵动。乃至其次之「再落至山腰」,则言及巨力逐渐减弱之意。不复出头时之高挺,转而为一滴珍玉般的凝固流淌。情景之变,诗中尽显。继而修行归纳,以三层之瀑内蕴而言。俾其象征人生其中,经纬百折,欢乐与艰辛之交替。方能达至心灵之高度。勉人思研之:人生苦乐,起伏如瀑布之波澜。虽有一时之低谷,盖从峰巅至山腰,悉为巨力磨砺而成。此法则于修身齐家治国,立志行事,皆非常法守则也。当拥戴此诗,以助思考之心志。人生长途如山川,洁净心性乃能显现丰富雅趣。定守自律,以保全家之幸福。自然纲常之和合,思之真正值得。之乎者也兮,人之共同使命也乎哉?领略山水之美,必先达至自然之境。《三层瀑》合之诗中,揭示着如何以自律之美,遵道之心,使栖息于山水之间者,得以心安。脇寺之房,结果成竹,引煮春山者,意在告诫修身者当以梵志行事。务本顾末,勿忘虚静之法。诗人良苦之深,非浅能穷极之极也兮。P.S.:本赏析中插入了10个繁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