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尔渐超忽释义


【去】1.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处。~路。~国。  2. 距离,差别:相~不远。  3.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  4. 除掉,减掉:~掉。~皮。~势(a.阉割;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5.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男主角。  6.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进~。  7.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  8. 汉语四声之一:~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尔】1. 你,你的:~父。~辈。~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曹(你们这些人)。~虞我诈。  2. 如此:偶~。不过~~。  3. 那,其(指时间):~时。~后。  4. 而已,罢了(亦作“耳”):“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5. 词尾,相当于“地”、“然”:卓~。率~(轻易地)。

【渐】1. 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逐~。~进。~~。~次。~悟。~冉(逐渐)。防微杜~。  2. 加剧:疾大~。  3. 疏导:~九川。 | 1. 浸:~渍。~洳(浸湿)。~染。~仁摩谊(用仁义之道感化教育人)。  2. 流入:东~于海。

【超忽】《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东望平皋,千里超忽。”吕向注:“超忽,远貌。”唐李白《送杨山人归天台》诗:“客有思天台,东行路超忽。”明许承钦《报国寺双松歌》:“求之骨貌意已失,尚想天外超忽双云峰。”2.引申为精神高逸貌。唐皮日休《太湖诗·桃花坞》:“穷深到兹坞,逸兴转超忽。”3.迅速貌。唐韦应物《元日寄诸弟兼呈崔都水》诗:“新正加我年,故岁去超忽。”明唐顺之《从军行送吕兵曹募兵辽海》:“虏气凭凌恒候月,汉兵超忽若乘风。”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4.惆怅;

去尔渐超忽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