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刳骨露判混元释义


【皮】1. 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毛。  2. 兽皮或皮毛的制成品:裘~。  3. 包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封~。书~。  4. 表面:地~。  5. 薄片状的东西:豆腐~。  6. 韧性大,不松脆:花生放~了。  7. 不老实,淘气:顽~。  8. 指橡胶:胶~。~球。  9. 姓。

【刳】◎ 从中间破开再挖空:~木为舟。~心(道教指澄清内心的杂念)。 典

【骨】1.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头。~骼(全身骨头的总称)。~节。~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干(gàn)。  2.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扇~。  3.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4.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气。 | 1. 〔~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2. 〔~碌〕滚动(“碌”读轻

【露】1.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水。白~。寒~。朝(zhāo )~。甘~。  2. 在室外,无遮盖:~天。~宿。~营。  3. 加入药料或果子汁制成的饮料或药剂:~酒。枇杷~。  4. 滋润:覆~万民。  5. 表现,显现:~布(a.通告;b.古代指未加封缄的文书;c.檄文;d.捷报等)。~骨。袒~。吐~。揭~。暴~。 | ◎ 用于一些口语词语,如“露怯”、“露马脚”。

【判】1. 区别,分辨,断定:~明。~辨。~据。~读(利用已知的视觉信息符号来判断新获得的视觉信息的含义)。~断。  2. 分开,截然不同:~然。~若两人。~若鸿沟。  3. 评定:裁~。谈~。~卷子。  4. 司法机关对案件的裁决:~词。~决。~案。  5. 古代官名:通~。~官(中国唐、宋两代辅助地方长官处理公事的人员,传说中借指阎王手下管生死簿的官)。 汉

【混元】1.指天地元气。亦指天地。三国魏阮籍《咏怀》之六九:“混元生两仪,四象运衡璣。”《后汉书·班固传》:“厥道至乎经纬乾坤,出入三光,外运混元,内浸豪芒。”李贤注:“混元,天地之总名。”唐方干《处州洞溪》诗:“混元融结后,便有此溪名。”宋司马光《次韵和邻几秋雨十六韵》:“混元初不宰,霪雨浩无程。”《封神演义》第八二回:“混元初判道为尊,炼就乾坤清浊分。”2.谓开天辟地之时。形容极古远的时代。唐白居易《卯时酒》诗:“似游华胥国,疑反混元代。”《云笈七籤》卷二:“混元者,记事於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

皮刳骨露判混元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