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衣犹记别时缝释义


【衲衣】1.僧衣。《南齐书·张欣泰传》:“欣泰通涉雅俗,交结多是名素。下直輒游园池,著鹿皮冠,衲衣锡杖。”唐贾岛《崇圣寺斌公房》诗:“落日寒山磬,多年坏衲衣。”《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二年》:“仁达欲自立,恐众心未服,以雪峯寺僧卓巖明素为众所重,乃言:‘此僧目重瞳子,手垂过膝,真天子也。’相与迎之。己亥,立为帝,解去衲衣,被以袞冕,帅将吏北面拜之。”清黄景仁《慈光寺前明郑贵妃赐袈裟歌》:“铜驼荆棘寻常见,何论区区一衲衣。”2.代称僧人。宋梅尧臣《僧可真东归因谒范苏州》诗:“野策过寒水,山童护衲衣。”清顾炎武《楚僧

【犹】1. 相似,如同:~如。过~不及。  2. 尚且:~且。~自。困兽~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3. 〔~豫〕迟疑不决。  4. 〔~疑〕迟疑。  5. 仍然,还(hái ):~然。记忆~新。

【记别】亦作“记莂”。佛教语。指佛为弟子预记死后生处及未来成佛因果、国名、佛名等事。《菩萨处胎经·诸佛行齐无差别品》:“佛復告菩萨摩訶萨:汝等欲见如来神力,化不思议道,法性纯熟,无男无女,善权义説,受女人身,无佛记别,魔释梵王无真实相,汝等欲知此四众者受别成佛乎?”《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中:“尔时那罗延菩萨语浄威力士:‘汝住何法得无生忍而受记别?’浄威答言:‘我以生起诸凡夫法得受记别。’”南朝梁简文帝《善觉寺碑铭》:“已於恒沙佛所,经受记莂。”隋炀帝《重与智者请义书》:“南岳禪师,亲所记莂,説法第一,无以仰过。”

【时】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2. 较长的时间:~代。古~。  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5. 常常:~常。学而~习之。  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9. 某一时刻:按~上班。  10. 不定时,有时候:~而。

【缝】◎ 用针线连缀:~纫。~缀。~制。~补。~连。裁~。 | 1. 空隙,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窄长口子:~子。~隙。裂~。见~插针。  2. 缝合的地方:天衣无~。

衲衣犹记别时缝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