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1.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水。白~。寒~。朝(zhāo )~。甘~。 2. 在室外,无遮盖:~天。~宿。~营。 3. 加入药料或果子汁制成的饮料或药剂:~酒。枇杷~。 4. 滋润:覆~万民。 5. 表现,显现:~布(a.通告;b.古代指未加封缄的文书;c.檄文;d.捷报等)。~骨。袒~。吐~。揭~。暴~。 | ◎ 用于一些口语词语,如“露怯”、“露马脚”。
【和】1. 相安,谐调:~美。~睦。~谐。~声。~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衷共济。 2. 平静:温~。祥~。~平。~气。~悦。~煦。惠风~畅。 3. 平息争端:讲~。~约。~议。~亲。 4.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二加二的~是四。 5. 连带:~盘托出(完全说出来)。~衣而卧。 6. 连词,跟,同:我~老师打球。 7. 介词,向,对:我~老师请教。 8. 指日本国:~服(日本式服装)。~文。大~民族。 9.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棋。~局。 10. 姓。
【玉屑】玉的碎末。《周礼·天官·玉府》“王齐则共食玉”汉郑玄注:“玉是阳精之纯者,食之以御水气。郑司农云:‘王齐当食玉屑。’”《三国志·魏志·卫觊传》:“昔汉武信求神仙之道,谓当得云表之露以餐玉屑,故立仙掌以承高露。”宋谢翱《后桂花引》:“修月仙人饭玉屑,瑶鸭腾腾何处爇。”2.碎末的美称。唐李贺《题赵生壁》诗:“大妇然竹根,中妇舂玉屑。”此指米粉。《群音类选·双忠记·张母忆儿》:“又节届端阳,酒泛菖蒲玉屑香。”此指香粉。3.谓华而不实的文词。汉桓宽《盐铁论·相刺》:“故玉屑满篋,不为有寳;诗书负笈,不为有道。”南
【金盘】“金柈”。1.金属制成的盘。(1)餐具。汉辛延年《羽林郎》诗:“就我求珍肴,金盘膾鲤鱼。”《南史·刘穆之传》:“及至醉饱,令厨人以金柈贮檳榔一斛以进之。”王闿运《采芬女子墓志铭》:“金盘罢进,詎擘麻姑之脯。”(2)烛盘。唐岑参《陪群公龙冈寺泛舟》诗:“紫鳞掣芳饵,红烛燃金盘。”(3)承露之盘。《后汉书·陶谦传》:“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刹上有金宝瓶,容二十五石。寳瓶下有承露金盘三十重。”唐韩偓《中秋禁直》诗:“露和玉屑金盘冷,月射珠光贝闕寒。”(4)古代博具
【冷】1. 温度低,与“热”相对:~天。~藏。~冻。~涩。~飕飕。 2. 寂静,不热闹:~落。~寂。~静。~清。 3. 生僻,少见的:~僻。~字。 4. 不热情,不温和:~遇。~淡。~峻。~漠。~嘲热讽。~若冰霜。~酷无情。 5. 不受欢迎的,没有人过问的:~货。~门儿。 6. 突然,意料以外的:~然。~不防。~枪。~战。 7. 姓。
仙界玉帝
露和玉屑金盘冷,诗句描绘了一个寒冷静谧的景象。露,是指在夜间因天气寒冷而形成的水珠。它与金盘相映成趣,将寒冷的氛围渲染得更加明显。而玉屑,则是一种质地细腻、洁白如雪的物质。它与上述的寒冷气息相似,为诗句注入了更多的柔美和静谧之感。
SunflowerField
整首诗充满了鲜明的意象,富有诗意。诗人运用色彩和视觉形态描述了这个寒冷的环境。金黄的盘子,洁白的玉屑和晶莹的露珠,构成了一幅明亮而细腻的画面。这画面鲜活而生动,启迪读者的内心。
NightOwl
露和玉屑金盘冷,抒发了诗人沉静、清冷之感。诗中寥寥数语,点出了环境中的神秘美好之处,让人感到心灵平静,思绪空灵。这首诗带给人们更多的不止是自然之美,而是一种深深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
BlueSkies
诗人运用了形象丰富的语言来描绘自然,充分表现了自然之美。金盘上铺满了优美的玉屑和晶莹剔透的露珠。这些自然美景使得作品更具魅力和韵味。在这样的环境下,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寒冷,纯净的世界之中。
DancingSnowflakes
露和玉屑铺满金盘,气息幽静而清冷。诗人用简洁的描写,将寒冷的环境描述得淋漓尽致。在金盘上铺满娇嫩的露珠和洁白的玉屑,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这幅画卷令人们联想到冬日的清晨,寒风吹过,一切都是那么寂静而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