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巾】方巾,有棱角的头巾。为古代隐士冠饰。《晋书·王导传》:“则如君言,元规若来,吾便角巾还第,復何惧哉!”元揭傒斯《赠淳真子张太古》诗:“飞駟服五龙,角巾摇三花。”清戴名世《一壶先生传》:“一壶先生者……衣破衣,戴角巾,佯狂自放。”2.借指隐士或布衣。唐陈子昂《唐故朝议大夫梓州长史杨府君碑》:“於是始以角巾应命,褐衣诣闕。”唐高适《答侯少府》诗:“江海有扁舟,丘园有角巾。”3.指归隐。清赵翼《黄天荡怀古》诗:“建炎第一功终属,太息西湖竟角巾。”典
【不为】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王念孙《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高诱注:“不为,不成也。”3.不算,不是。南朝宋颜延之《
【筝】◎ 弦乐器,木制长形。古代十三或十六根弦,现为二十五根弦。
【歌】1. 唱:~唱。~咏。~颂。~坛。~台舞榭。~舞。能~善舞。 2. 能唱的文词:唱~。~谱。~词。~诀。民~。诗~。~行(xíng )(旧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诗言志,~咏言。
【老】1. 年纪大,时间长,有经验,陈旧的:~当益壮。~朋友。~练。~化。少年~成。~马识途。 2. 对年纪大的人的尊称:吴~。~人家。~大爷。 3. 极,很:~早。~羞成怒。 4. 老年人:敬~院。扶~携幼。~有所为(wéi )。 5. 晚年:~年。~境。 6. 敬老,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7. 总是,经常:~是生病。 8. 原来的:~地方。 9. 与“嫩”相对:黄瓜长~了。 10. 词头,用于表排行,用于表相互尊称,或加在某些动植物名前构成多音节词:~大。~鹰。~倭瓜。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