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百科
首页
>
唐诗
> 奉和翁文尧员外经过七林书堂见寄之什
上一卷
下一卷
竹
定
龙
山
金
驷
半
朱
黄
奉
风
恐
起
从
章
马
日
旗
滔
和
松
故
东
南
紫
宝
从
引
翁
韵
园
溟
国
绶
车
容
入
文
漫
留
认
添
带
行
尽
昔
尧
凄
不
夜
烟
天
锡
日
茆
员
锵
住
光
翠
香
礼
忙
堂
外
经
过
七
林
书
堂
见
寄
之
什
黄滔
奉和翁文尧员外经过七林书堂见寄之什
奉和翁文尧员外经过七林书堂见寄之什原文
朱旗引入昔茆堂,半日从容尽日忙。驷马宝车行锡礼,金章紫绶带天香。山从南国添烟翠,龙起东溟认夜光。定恐故园留不住,竹风松韵漫凄锵。
奉和翁文尧员外经过七林书堂见寄之什译文
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奉和翁文尧员外经过七林书堂见寄之什注释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⑶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⑷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动。⑸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有一首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6)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奉和翁文尧员外经过七林书堂见寄之什赏析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真美呀! 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比如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挂”字前面已经提到了,那个“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无怪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话虽不无过激之处,然其基本倾向还是正确的,表现了苏轼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赏家。
黄滔
简介
简介暂无
黄滔
的其它诗歌
赠友人
翁文尧以美疹暂滞令公大王益得异礼观今日…辄成一章
奉和文尧对庭前千叶石榴
奉和翁文尧戏寄
闰八月
马嵬二首
别后
严陵钓台
去扇
启帐
卷帘
花
和陈先辈陪陆舍人春日游曲江
马嵬
灵均
寄宋明府
寓题
经慈州感谢郎中
夏州道中
九日
木芙蓉三首
和同年赵先辈观文
出京别同年
游南寓题
东林寺贯休上人篆隶题诗
寓江州李使君
司马长卿
归思
辇下书事
入关言怀
过长江
题灵峰僧院
芳草
寄题崔校书郊舍
秋思
辇下寓题
投刑部裴郎中
成名后呈同年
鄜畤李相公
投翰长赵侍郎
和王舍人、崔补阙题天王寺
壶公山(古老相传古仙姓陈名壶公于此山成道因而名焉)
出关言怀
广州试越台怀古
襄州试白云归帝乡
省试内出白鹿宣示百官(乾宁二年)
明月照高楼
省试一一吹竽(乾符二年)
和吴学士对春雪献韦令公次韵
题宣一僧正院
壬癸岁书情
河南府试秋夕闻新雁
省试奉诏涨曲江池(以春字为韵。时乾符二年)
寄献梓橦山侯侍御(时常拾遗谏诤)
塞上
辄吟七言四韵,攀寄翁文尧拾遗
奉酬翁文尧员外神泉之游见寄嘉什
奉和翁文尧员外文秀、光贤、昼锦之什
翁文尧员外拥册礼之归一路有诗名昼锦集…五十六字
奉酬翁文尧员外驻南台见寄之什
奉和翁文尧员外经过七林书堂见寄之什
翁文尧员外捧金紫还乡之命雅发篇章将原交情…以质奖私
奉和翁文尧十九员外中谢日蒙恩赐金紫之什
送翁员外承赞
遇罗员外衮
寄同年封舍人渭(时得来书)
乌石村(即林希刘故居)
寄同年卢员外
塞上
故山
钟陵故人
酬杨学士
寄同年李侍郎龟正
催妆
寓题
伤蒋校书德山
寄杨赞图学士(学士与元昆俱以龙脑登选)
贻宋评事
浙幕李端公泛建溪
贺清源仆射新命
赠旌德吕明府
寄南海黄尚书
送人往苏州觐其兄
游东林寺
寓题
题陈山人居
宿李少府园林
送人明经及第东归
断酒
南海幕和段先辈送韦侍御赴阙
湘中赠张逸人
江州夜宴献陈员外
赠郑明府
送僧
赠宿松杨明府
延福里居,和林宽、何绍馀酬寄
喜陈先辈及第(峤)
绛州郑尚书
客舍秋晚夜怀故山
江行遇王侍御
寄罗郎中隐
辞相府(时蒙堂帖追赴阙)
酬徐正字夤
寄陈侍御
御试二首
寄同年崔学士
酬俞钧
二月二日宴中贻同年封先辈渭
新野道中
旅怀
放榜日
寄蒋先辈(在苏州)
长安书事
旅怀寄友人
寄越从事林嵩侍御
雁
出京别崔学士
经安州感故郑郎中二首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三首
寄罗浮山道者二首
别友人
旅怀
闺怨
关中言怀
寄怀南北故人
下第东归,留辞刑部郑郎中諴
塞下
送二友游湘中
商山赠隐者
送林宽下第东归
东山之游未遂渐逼行期作四十字奉寄翁文尧员外
伤翁外甥
寄少常卢同年
晚春关中
送翁拾遗
逢友人
寄湘中郑明府
贫居冬杪
贻张蠙
题王侍御宅内亭子
题道成上人院
游山
题郑山人居
秋晚山居
书事
题山居逸人
赠明州霍员外
题友人山斋
寄敷水卢校书
关中言怀
题友人山居
冬暮山舍喜标上人见访
旅怀
下第
过商山
和友人酬寄
送友人游边
上刑部卢员外
寄友人山居
寄李校书游简寂观
寄从兄璞
赠怀光上人
忆庐山旧游
别友人
陈侍御新居
游东林寺
下第出京
送友人边游
退居
寄林宽
寄陈磻隐居
送陈樵下第东归
题东林寺元祐上人院
寄边上从事
贻李山人
入关旅次言怀
秋辞江南
送陈明府归衡阳
书怀
贻林铎
寄汉上友人
敷水卢校书
书崔少府居(一作赠李补阙)
送李山人往湘中
上李补阙
寄郑县李侍御
喜翁文尧员外病起
闺怨
书怀寄友人
秋夕贫居
寄徐正字夤
落花
寄友人
贾客
长安书事
送僧归北岩寺
奉和翁文尧员外经过七林书堂见寄之什诗句
朱旗引入昔茆堂
半日从容尽日忙
驷马宝车行锡礼
金章紫绶带天香
山从南国添烟翠
龙起东溟认夜光
定恐故园留不住
竹风松韵漫凄锵
可能你会感兴趣
行宫
菊花
遣悲怀其三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一
赋得暮雨送李曹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寒食寄京师诸弟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