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应掎角待伊尼释义


【定】1. 不动的,不变的:~额。~价。~律。~论。~期。~型。~义。~都(dū)。~稿。~数(shù)(a.规定数额;b.指天命;c.规定的数额)。断~。规~。鉴~。  2. 使不变动:~案。~罪。决~。确~。  3. 平安,平靖(多指局势):大局已~。  4. 镇静,安稳(多指情绪):心神不~。  5. 确凿,必然的:必~。镇~。  6. 预先约妥:~计。~情。~货。~做。  7. 姓。

【应】1.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  2. 回答:答~。喊他不~。~承。  3.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  4. 姓。 | 1. 回答或随声相和:~答。呼~。~对(答对)。~和(hè)。反~(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2.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邀。~聘。~考。  3. 顺合,适合:顺~。适~。~机。~景。~时。~用文。  4. 对待:~付。~变。

【掎角】1.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掊之。”孔颖达疏:“角之谓执其角也;掎之言戾其足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掎角此寇,正在今日。”唐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今欲掎角亡叛,雄将边疆,惟倚金山诸蕃,共为形势。”2.谓分兵互相呼应。《旧唐书·德宗纪下》:“宜令诸道各出师徒,掎角齐进。”清昭槤《啸亭杂录·书光显寺战事》:“当是时,先修亲王屯归化城,顺承郡王屯贺兰山,互相掎角。”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十六章:“那天从松山和乳峰山两处撤退时,留下了几

【待】1. 等,等候:~到。~旦。拭目以~。  2.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招~。~遇。~人接物。  3.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出门,有人来了。 | ◎ 停留,逗留,迟延:你~一会儿再走。 典

【伊尼】梵文的鹿名。《事物异名录·兽畜·鹿》引《翻译名义集》:“佛书谓鹿为伊尼。”宋黄庭坚《德孺五丈和之字诗韵难而愈工辄复和成可发一笑》诗:“照滩禽郭索,烧野得伊尼。”原注:“﹝伊尼﹞云鹿名,出佛书。”任渊注:“郭索谓蟹。”明徐复祚《投梭记·救女》:“什么伊尼大王,我闻佛书谓鹿为伊尼,这定然是鹿精。”

定应掎角待伊尼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