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对君王十二旒释义


【曾】1. 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亲属:~祖父。~孙。  2. 古同“增”,增加。  3. 竟,简直,还(hái ):“以君之力~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山、王屋何?”  4. 姓。 | 1. 尝,表示从前经历过:~经。未~。何~。~几何时。  2. 古同“层”,重(chǒng )。 典

【对】1. 答,答话,回答:~答如流。无言以~。  2. 朝着:~酒当歌。  3. 处于相反方向的:~面。  4. 跟,和:~他商量一下。  5. 互相,彼此相向地:~立。~流。~接。~称(chèn)。~峙。  6. 说明事物的关系:~于。~这事有意见。  7. 看待,应付:~待。  8. 照着样检查:核~。校(jiào )~。  9. 投合,适合,使相合:~应(yìng )。~劲。  10.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神色不~。  11. 双,成双的:配~。~偶。~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

【君王】◎君王jūnwáng[monarch;emperor]古称天子或诸侯君王为人不忍。——《史记·项羽本纪》君王与沛公饭。

【十二旒】前后各悬垂的十二条玉串。《礼记·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龙卷以祭。”郑玄注:“天子以五采藻为旒,旒十有二。”孔颖达疏:“天子前之与后各有十二旒。”2.借指天子。宋梅尧臣《次韵景彝奉慈庙孟秋摄事二十韵》:“却直中书省,重瞻十二旒。”

曾对君王十二旒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