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先事陈情疏-岭海焚余
先事陈情疏
为谨陈江东之变局,并剖微臣之素心;恳祈圣断,亟赐处分事。 臣以十九日至温州,与督抚臣鸣俊定临江进讨之计。辅臣议抵金华,即遣中军都督佥事郑有亮监军、光禄寺少卿朱子觐率兵直走临安,与忠武将军姚志卓合,以窥杭州之西北。一面速请圣驾出关,镇定异萌;一面调兵征饷,陆续接济。臣即从台州,径赴忠义营矣。臣自惟受陛下特达之知,初无一语欺饰,以负天地;而事会所遭,辄不从心,迹涉于欺,言皆成罪。不得不先事以告陛下者,遵谦两迎大驾,力主开诏,其归向不可谓不笃;今闻受鲁藩义兴伯爵;诸人俱拜,势不独异。即揆之功名之心与危疑之情,羁縻瞻顾,未能遽绝,皆宜有之。臣至军前,可令立缴藩篆。然陛下之驾不出三衢、督师之兵不临江上,即遵谦独奉正朔,而二心之群横截于中,声息不得相通、缓急不能相救、此曹不敢夺遵谦之兵,其以断遵谦之粮也有余矣。遵谦若舍杀虏之初心,返戈内向,即为不义;若坐而待毙,是不死于虏,而死于高皇帝子孙之手也。臣至军前,亦即可通启鲁藩、驰檄文武诸臣,反复劝戒,以明大义。然陛下之驾不出三衢、督师之兵不临江上,臣与遵谦共奉正朔,此曹不敢杀臣之身,其以阻臣之行事也亦有余矣。臣若遨游于二帝之间,即为不忠。若中道自弃,一事不成,是向以朋友之谊,犹可展手足;而今者奉天子之命,并不能置笔舌也。臣已与辅臣鸣俊约矣,今当与陛下约:二月为期,投应不至,而鲁藩拒命、道路阻绝,遵谦之营不能自拔,则臣先事之陈,不啻再四,臣即束身以奉使无状,自拘于司败耳。若夫欺君之罪,非臣所敢任也。臣之心迹,至明至白;其修晰陈事,至真至切。伏惟圣监。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祝允明
(清)無名氏
清·余怀
(明)姚士粦 輯
后汉·支娄迦谶
(東漢)班固 編,(唐)顏師古 注
刘宋西域三藏法师礓良耶舍译
(汉)司马迁,(唐)司马贞 等注
三国·曹丕
清·郑方坤
清·永瑢
(宋元)马端临
清·胡衍虞
清·壮者
(清)了缘子
(晉)袁宏,周天游 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