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百科
首页
>
古籍
> 郑性序-明儒学案
郑性序
道并行而不相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三教既兴,孰能存其一,去其二。并为儒而不相容,隘矣。孔子大中,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是以能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然尝欲“无言”,且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大贤而下,概莫之及。后儒质有纯驳,学有浅深,异同错出。宋惟周子浑融,罕露圭角;朱、陆门人,各持师说,入主出奴。明儒沿袭,而其间各有发挥开闢,精确处不可掩没,梨洲黄子胪为《学案》而并录之。后之观者,毋师己意,毋主先入,虚心体察,孰纯孰驳,孰浅孰深,自呈自露,惟以有裨於为己之学,而合乎天地之所以为大,其於道也,斯得之矣。
康熙辛未,鄞万氏刻其原本三分之一而辍。嗣后故城贾氏一刻,杂以臆见,失黄子着书本意。今续完万氏之未刻。
乾隆己未夏五,慈谿后学郑性谨序。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罗廪
宋·曾巩
(宋)王溥
清·陈鑫
元·许名奎
明·周游
春秋齐·管仲
清·朱琰
唐·惠能
宋·王贵学
唐·张彦远
唐·李绛
汉·黄玄锺
宋·道融
(明)李渔
明·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