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近/反义词
造句
百科
首页
>
古籍
> 不蓄之穴-痣相图解
不蓄之穴
又称腐骨之藏。指有势无形,无以聚气之地。堪舆家认为,龙脉自千里之外发迹,奔腾而来,势止时,形会局合,龙虎抱卫,前有遮拦之水,后有拱托之山。即或平洋之地,也多盘旋砂水。钩夹回环。聚气钟灵,如身怀万宝而歇息,宛宛之中,如有所蓄积。《葬经》所谓:“外气横形,内气止生。”即指此。势来形止,是生气充盈之地,劈之则吉,而如果生气之行乎地中,无形止聚,无水关栏.则生气散佚,是为不蓄。《葬经》云:“千尺之势,宛耍顿息,外无以聚,内气散于地中。不蓄之穴,腐骨之藏也。”注曰:“千尺言来势之远也,宛委者,宛转委曲而驯頫;顿息者,顿挫止息而融结也。若阴阳不交,界合不明,外无横水以拦裁,则土中之生气散漫而无收拾矣。”徐善继《人子须知·穴忌》:“阴阳不交,界合不明,生气散漫而无蓄聚,谓之不蓄。”阴阳者,生气行于地中为阴,溢于水表为阳。不蓄之穴,生气无聚,人无以乘,不得感应而福及子孙,适足以腐骨而已,故又调之腐骨之藏也。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宋词格律
(元)郑禧
明·俞弁
战国·范蠡
清·吴谦
南朝宋·宗炳
清·谭献
明·清溪道人
(南朝宋)范烨 编(唐)李贤 等注
明·姜清
清·贺裳
清·薛雪
宋·谢翱
(明)李东阳撰
宋·刘渊
宋·徐梦莘